近兩年來,隨著消費群體趨向年輕化以及小戶型的普及,家具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明顯。就以今年的廣州建博會為例,41個展館中,其中就有12個展館為定制區域,占比接近30%,可見定制家具已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了。在這場定制風暴中,家具人又是怎么看的呢?在這一期,我們與多位家具人探討定制家具,聽他們如何看待這一陣“定制風”。
終端優勢決定定制企業能走多遠
尚品宅配總經理 李嘉聰
全屋定制的流行可以說現在是從藍海變紅海的階段,在今年的建博會我們看到,各行各業都在做定制,不論是做電器的還是做成品家具的,都往全屋定制這個方向轉型,大家看到了市場的紅利都殺進來了,廠家、加盟商也越來越多。如今大家都在做定制的情況下,接下來就是拼終端優勢了。品牌要在這場風暴中能存活下來,服務品質以及后端的生產要有保障之外,效率、質量也決定了客戶口碑,客戶口碑營銷做得好,才能讓品牌走得更遠。
定制家具不能成為經典
亞洲家具聯合會前會長 林作新:
自古以來,只有標準化的設計——生產的家具,能成為經典,明式家具設計這樣,西方也一樣,漢斯、齊賓代爾等等大師的設計,哪一件是定制的產品?現代意義上的定制家具,開始于發達國家,但今天的美國,定制家具都在減少之中,他們能買標準化的“移動家具”,就不用定制家具。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,這種趨勢更加明顯了。我們卻在走回頭,回去農村打家具的泥路上。
產業鏈形式是定制企業的詬病
左凡家居董事長 陳磊:
現在進入定制領域的企業多數走的是產業鏈的形式。首先由設計師測量客戶的房屋空間,再根據客戶的訴求進行設計,設計后交給專門做定制家具的工廠進行生產。說白了,也就是“分包”給相應的各專業生產企業。這樣的結果就是,質量水平參差不齊,工期交貨期也很難完全保證。
以設計、服務為基點,撬動定制市場
簡歐家具董事長 曠再忠
目前面臨的最大的難題不在產品,不在生產,不在開店,而在于終端的商業運營,怎么去組織團隊幫助終端經銷商,這也是目前行業內成熟的定制企業的優勢所在。目前沒有幾個品牌能夠真正實現全屋定制,更多的品牌是把它當做噱頭,一個家庭不可能每件產品都需要定制,我認同有限定制+成品配套才真正適應消費需求,而未來是要充分發揮成品的優勢,以設計、服務為基點,去撬動定制市場。
要做定制“黑馬”,先從小而美做起
科凡家居董事長 林濤
未來的趨勢有三條路,有的企業定位是小而美,有的是大而全,還有大而專。不管是哪條路,都是從小而美開始,比如歐派也是從做櫥柜開始,現在往大而全走。我認為三種模式都沒有好壞之分,只看你的定位,如果你的把控能力不強,很容易失控。如果你的產品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,就很難把產品做美,不適合小而美。
定制家具成為“爆款”的兩大理由
皇朝家私皇朝定制+總經理 戴璟
近年來家具市場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是,80、90后消費者逐漸成長為消費市場的主力人群,實際上這也是定制家具興起的基礎,相比于傳統的消費者,他們更加關注居家的整體生活藝術,舊式的成品家具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他們對個性化生活的追求,同時,消費者對房屋空間的利用率的要求也提高了,這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定制家具。定制家具有空間利用率高、個性化設計、安裝簡便的優勢,成為近年來行業里新的快速增長點也就不奇怪了。
空喊口號不如“實干興邦”
歐派衣柜營銷總經理 楊鑫
全屋定制會越來越深入,到今天為止有一些企業只是喊口號,但是隨著市場潛力的挖掘,這些企業也會慢慢地把口號落到實處,真正地研究消費者的生活方式,做出適合消費者、提升空間利用的產品。很多的企業,不管是成品家居還是做衛浴的,越來越多的企業跨界做全屋定制,因為大家都發現了消費者對定制的需求。